涇縣之窗2020-11-19 11:21:20
聽戲隨筆
之五
羽 文
說到演戲聽戲看戲
除了角色行當“生旦凈丑”
和藝術手段
“唱念做打”
還有一個“文武場”
什么叫文武場?就是伴奏的樂隊,也叫“場面”。分列舞臺兩側,綠葉伴影紅花。合起來叫文武場,分開來叫“文場”和“武場”。文武配合默契,真是天衣無縫。
吹拉彈的叫文場,用的是絲竹類樂器,叫“管弦樂”,以“操琴”為代表,高級的操琴叫“琴師”。
敲敲打打的叫武場,用的是金木類樂器,叫“打擊樂”,以“司鼓”為代表,高級的司鼓叫“鼓師”。電視屏幕上寫著,看見沒?
國粹戲曲離不開民族樂器
今天就來聊聊
我國的民族樂器八大類
禮儀之邦,禮樂之國
鐘鼓琴瑟,源遠流長
我國遠祖就很重視音樂了。古代“六藝”就是要求弟子掌握六種基本技能:
禮(禮節),樂(音樂),射(射箭),御(騎馬),書(書文),數(術數)。
在大多場合,音樂能給人帶來快樂,所以“樂yuè”又作“樂lè”。
古代樂器,按制作材料可分為金、石、土、革、絲、竹、匏、木八大類,叫做“八音”。這種分類方法叫做“八音分類法”。 這就是“八音盒”的來歷。
八音分類法
是我國最早的樂器分類方法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
我國一直
沿用八音分類法
后來
按奏樂方式又分為
打擊樂,彈奏樂,吹奏樂
金。金屬類。最早的青銅樂器叫“編鐘”,據說還是權力的象征。比如1978年皖南涇縣茂林鎮高湖村就出土了5只西周編鐘。后來的銅樂就是大鑼、小鑼、鐃鈸之類。“黃鐘大呂”,原指銅、鋁兩種金屬材料制作的樂器,后指代音樂,國樂。你看宮廷的“宮”字,上面“寶蓋頭”代表房屋,建筑物,下面就是 “呂”字呢。看來民間“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宮廷里也少不了“黃鐘大呂,歌舞升平”啊!
石。石器類。你看“磬”這種樂器,“以銅棒擊之”,金石之聲,奏《大雅》頌歌,登大雅之堂。寺廟里有時候“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
土。陶制類。塤(xūn)、缶。連十二小碗這樣的器皿都能奏出“十二音律”呢。窯陶一家,都有“缶”。看來“窯”里燒制出來的“陶”器是能做樂器的。當然是精制,粗制濫造不行。難怪省級非遺作品“茂林花磚”燒出來,叩之如鳴佩環,清亮悅耳,極富樂感,能給人聽覺上的藝術享受了,敢情它也是“八音”家族里“缶”的小兄弟啊。
革。皮革類。比如胡琴底部的“小音箱”要蒙蛇皮,皮鼓兩端要蒙牛皮。皮鼓不能受潮,受潮后鼓聲沉悶。“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絲。“牛尾巴的功能”。琴瑟琵琶,弦樂家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竹。橫吹笛子豎吹簫。“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還有“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
匏。“匏[páo],瓠(hù)也。”葫蘆瓠子類。比如笙,竽。“洞房深夜笙歌散,簾幕重重”。 “竽”這種樂器奏起來是很好聽的,不過到了南郭先生那兒就不行了,“濫竽充數”。葫蘆絲獨奏傣族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黃金搭檔,“匏音裊裊”。
木。如柷(zhù)、敔(yǔ)。還有,皮鼓的鼓身是木質的,“板鼓”更是木鼓了。據說在整個文武場中,板鼓是“指揮棒”,敲板鼓的相當于整個樂隊的總指揮。
以上八類樂器
金石土革木五類屬打擊樂,為武場成員
絲類屬彈奏樂,竹匏類屬吹奏樂
同為文場成員
(文章配圖選自網絡)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能漲五毛
點擊閱讀原文,發帖曝光、投訴
更多新聞
您可能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