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創造了很多近代藝術史第一的奇才李叔同正式出家了,法名演音,號弘一。
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族名李文濤,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巨富之家。其父李筱樓是同治年間進士,做過吏部主事,后辭官回家繼承父業經商,是橫跨鹽業、錢莊業的商業鉅子。
叔同兄弟三人,長兄長其50歲,早亡,仲兄李文熙長其12歲,其父去世后獨撐家業,兄弟兩人情感至深。
1
喜歡戲曲藝術的李叔同,少年時結識了一位叫楊翠喜的梆子坤伶,該女子貌美如花,膚白如雪。
李叔同每天晚上都到“天仙園”為楊翠喜捧場,散戲后就提著燈籠送楊翠喜回家,年貌相當,一對才子佳人,浪漫而溫馨。
一個是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的名門公子,一個是樂戶人家的歌女,戲班里沒有人身自由的搖錢樹。注定這段感情無疾其終。
后來,楊翠喜卷入一樁官場大案。
1907年,袁世凱的心腹段芝貴買下色藝雙絕的楊翠喜送給慶親王奕劻的兒子載振,做晉身之階。段從天津巡警道直升為黑龍江巡撫。
不久,御史趙啟霖上折指控袁世凱親信段芝貴在天津買美貌歌女楊翠喜獻給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又從天津商會王竹林措十萬金作為慶親王奕劻的壽禮,因此由一介道員升為巡撫。
慈禧太后勃然大怒,當即下令撤去段芝貴的署黑龍江巡撫之職,并命小醇親王載灃與大學士孫家鼐確查此案。
載振急忙秘密跑到天津,與袁世凱籌劃對策,老謀深算的袁世凱立即派部下將楊翠喜接到天津,又讓天津鹽商王益孫冒領楊翠喜,并操縱《大公報》和《順天時報》登出更正“楊翠喜案”的文章。
等到載灃、孫家鼐派人到天津查訪時,一切都已安排妥當。楊翠喜變成了天津鹽商王益孫買的偏房小妾,而且還有“字據”為證,商會總理王竹林也聲稱,自己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借給段芝貴去送禮。
這樣,楊翠喜便又成為富商王益孫的小妾,載振為了表示感謝,還送了王益孫一份厚禮。王益孫人財兩得。
而楊翠喜則被金屋藏嬌,精神憂郁,一年之后病故。
后在上海時,亦常與歌郎、名妓等藝事往還。
李叔同生命中的女人,除了正室俞氏夫人,還有后來日本留學帶回的春山淑子小姐。
2
少年李叔同因同情康梁變法,為避禍攜妻兒老母移居上海。
期間,加入“城南文社”,曾以《擬宋玉小言賦》名列第一。
出版《李廬詩鐘》、《李廬印譜》,與畫家任伯年等設立“上海書畫公會”。
翻譯《法學門徑書》及《國際私法》二書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參加演出京劇《蟲八蠟廟》、《白水灘》、《黃天霸》等。
入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就讀經濟特科班,與黃炎培、邵力子、謝無量等同從學于蔡元培。
其多才多藝的天賦初露崢嶸。
1905年,生母王氏去世。在母親葬禮上,自彈自唱了一首斯蒂芬·C·福斯特譜曲,自己填詞的《夢》以作悼念。
其音哀轉久絕,其情慟徹肺腑,令見者傷心,聞者落淚。
“哀游子煢煢其無依兮,在天之涯。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蘿偃臥搖籃以啼笑兮,似嬰兒時。
母食我甘酪與粉餌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愴愴而自憐兮,吊形影悲。
惟長夜漫漫而獨寐兮,時恍惚以魂馳。
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
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
月落烏啼,夢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樂之長逝兮,感親之恩其永垂。”
只可惜已無法找到原唱,現錄上海梵唱團所吟于此
后留學日本。1911年回國后在上海城東女校、浙江兩江師范、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等任繪畫、音樂文學等教員。
叔同作詞風格受日本天才詞作家犬童球溪影響至深。
其另外一首《憶兒時》,借鑒了犬童的《故鄉廢宅》。
“ 春去秋來,歲月如流,游子傷漂泊。
回憶兒時,家居嬉戲,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掾,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
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閑情托。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兒時歡樂,斯樂不可作。"
其好友許幻園因家道中落雪夜灑淚告別,李叔同揮筆而就的那首《送別》,更是被譽為20世紀最優美的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3
眾所周知,我國漢傳佛教分為八個宗派:
一三論宗(法性宗),二瑜伽宗(法相宗),三天臺宗,四賢首宗(華嚴宗),五禪宗,六凈土宗,七律宗,八密宗(真言宗)。即通常所說的八大宗性、相、臺、賢、禪、凈、律、密派。
禪宗的虛云大師;凈土宗的印光大師;律宗的弘一法師以及佛教革命者太虛大師被稱為近代四大高僧。
著名佛教研究者林子青說過:“弘一大師的佛學思想體系,是以華嚴為鏡,四分律為行,導歸凈土為果。‘’
弘一法師的著作《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和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奠定了其在律宗中的地位,被稱為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弘一大師聞名僧俗兩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于世。
他創造了中國歷史上13個“第一”。
弘一法師 1880年農歷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富宦之家, 祖籍浙江嘉興平湖市。 1918年 38歲出家, 1942年 62歲圓寂于福建泉州開元寺。依據有關他的大量史料和 傳記, 吾認真地進行了有據可考的總結, 弘一法師可成就中國歷史第一的則有十 三個之巨。吾謹敬列如下:
1、創辦中國 第一個話劇。
2、主編中國 第一本音樂刊物即《音樂小雜志》。
3、組織中國 第一部話劇《茶花女》。
4、 第一位將西方通俗音樂介紹到國內的音樂家 ,如填詞《送別 *長 亭外》。
5、中國采用 圖文廣告藝術第一人 。
6、第一部《西方美術史》 教材的編寫者。
7、第一位采用男模裸體寫生課教學 的美術教育家。
8、最早介紹《石膏模型用法》用于西畫教學。
9.最早創作、倡導 中國現代木版畫藝術 的教育家。
10.最早撰《西洋樂器種類概說》,開創了 鋼琴音樂教學 的先河。
11.第一位自撰自書 佛教對聯集——《華嚴集聯三百首》。
12 第一位重興泯滅了八百余年的南山四分律宗 。
13. 第一位 對傳統書法審美觀進行革新 的藝術大師,他的書法稱古今絕無的 “弘一體” 。
弘一法師臨近中年放棄諸藝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門后,惟書法不輟。
他將中國書法藝術借鑒了西洋畫“形象”美學理念, 用佛教靜觀法打破傳統元氣論以動態氣勢美學作為書法的本體論基礎, 開啟了新的 書法審美道路。
他的書法猶如渾金璞玉,清涼超塵,精嚴凈妙,閑雅沖逸、富有樂感,樸拙中見 風骨,以無態備萬態。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魯迅曾說過:“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圓寂于泉州。去世前三日,留下絕筆“悲欣交集”。
弘一法師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不同,如智永和懷素,盡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并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于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知”。
比之他們,弘一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
還在弘一法師正式出家的兩年前即1916年,他就親身踐行佛家的“斷食"修行,前后二十一天。先將其《斷食日記》恭錄如下:
“丙辰十一月二十九日(民國五年):斷食換心,是一種科學的,也是哲學的試驗。
我告訴聞玉,斷食中,不會任何親友,不拆任何函件,不問任何事務。家中有事,由聞玉答復,處理完畢,待斷食期滿,告訴我。斷食中盡量謝絕一切談話。整天定課是練字,作印、靜坐,三個段落。食量:早餐一碗粥,中餐一碗半飯,一碗菜;晚餐,一碗飯及小菜,這是平日三分之二的食量。晚間,準備筆、墨、紙,明天開始習字。聞玉是一個虔誠的護法。
丙辰十一月三十日:清早六時起床,靜坐片刻,盥洗,六點半以后,習字一點鐘。早餐,粥大半碗。飯后,靜坐。九時起,習字一點鐘。午餐,飯菜各一碗,十二點后,午眠。下午二時起,靜坐。三點鐘起,習字。饑腸轆轆。晚餐,飯菜各一碗。飯后,靜坐片刻。就寢。
丙辰十二月一日:六時起身,靜坐。習字功課如昨。早餐,粥半碗,較昨日為稀。中餐,飯菜各一碗。午后小眠,習字如昨。傍晚,腹中如火焚。晚餐,飯半碗。逐日減少活動,以靜,定、安,慮作生活中心。——聞玉示我,雪子有箋。聞玉待我,周切備至,此情永不能忘。
丙辰十二月二日:清晨,習字,靜坐如常。早餐,稀粥半碗。中餐,改吃粥及菜合一碗。傍晚,空腹時,腹中熊熊然。堅定信念,習字、靜坐。精神稍感減衰,鏡中看人,略見瘦削。晚餐,稀粥半小碗。六時入睡。
丙辰十二月三日:晨起,精神漸漸輕快。早餐,稀粥半碗。中餐,稀粥一碗,菜少許,晚餐謝絕。但飲虎跑冷泉一杯。(虎跑泉,著名于杭州。)我如一老僧坐禪,聞玉赫然韋陀!精神翕然,腹內干燥減少。靜坐。習字如昔。晚六時入睡,無夢。
丙辰十二月四日:晨起,泉水一大杯,絕稀粥。靜坐以待寂滅,習字以觀性靈。中餐,稀粥半碗,菜少許。傍晚,泉水一杯。習字,靜坐如常。聞玉示我,雪子箋至。“情”可畏也。——年前曾與雪子妥商,假期來虎跑斷食。晚六時入睡。
丙辰十二月五日:晨起,飲泉水一杯,清涼可口。習字,靜坐。精神穩定,腹中舒泰。中餐,稀粥半小碗,無菜。晚,泉水一杯。六時入眠,安靜,無夢,輕快。
丙辰十二月六日:今天,整日飲甘泉。斷絕人間煙火。習字,靜坐。思絲,慮縷,脈脈可見。文思漸起,不能自己。晚間日落時入眠。
丙辰十二月七日、丙辰十二月八日、丙辰十二月九日:靜坐,習字,飲甘泉水。無夢,無掛,無慮,心清,意凈,體輕。飲食,生理上之習慣而已!靜坐時,耳根靈明,大地間無不是眾生嗷嗷不息之聲。
丙辰十二月十日、丙辰十二月十一日:精神界一片靈明,思潮澎湃不已。法喜無垠。
丙辰十二月十二日:作印一方:“不食人間煙火”空空洞洞,既悲而欣。
丙辰十二月十三日:依法:中餐恢復稀粥半小碗。靜坐,習字如昔。
丙辰十二月十四日:飲食逐次增進。治印:“一息尚存”。心胃開闊,飯食奇香。
丙辰十二月十五日:丐尊當不知我來此間實行斷食也。一切如舊。中餐用菜。署別名:李嬰,老子云:“能嬰兒乎?”
丙辰十二月十六日:中餐改用飯菜。習字,靜坐,作室內散步。
丙辰十二月十七日、丙辰十二月十八日:七天不食人間煙火。精神,筆力,思考奇利。
丙辰十二月十九日:整理各式書法一百余幅,印數方。回校。
斷食期間,還體驗到從未體驗過的心靈感應,從而使自己在精神感悟上大大精進。”
張愛玲曾說過:“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在杭州市虎跑夢泉山李叔同紀念館門柱刻有民進黨創始人之一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的一副對聯:
“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用它來概括弘一法師傳奇跌宕的一生可謂貼切至極。
分割線
要想買同須醉產品,請點擊公眾號左下角“閱讀原文”。